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

了解放射治療

在確診患上癌症後,很多人都關注如何診治。一般而言,治療癌症主要有三種方法,包括透過外科手術切除、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。患者一旦確診患上癌症,醫生會根據其年齡、健康狀況,以及癌腫性質、癌腫所在位置、體積大小、擴散程度等因素,判斷適合的治療方式。

當中放射治療簡稱「電療」,在中國內地則簡稱為「放療」。原理是利用高能量放射線照射患者體內的癌細胞,破壞其染色體,令它們無法生長而死亡。雖然正常來說,好細胞與癌細胞同樣存在患者體內,而且在放射治療期間,它們會均勻地接受相同的放射劑量,但好細胞通常處於靜止期,受放射線破壞的程度遠低於處於分裂狀態的癌細胞;而且好細胞自我修復的能力較強,所以放射線瞄準並消滅癌細胞的同時,正常組織雖可能有受損,仍能保持一定功能。

放射治療

放射治療的用途

放射治療有以下三種功用:

  • 治癒癌症

又稱「根治性治療」,可單獨使用,也可以在外科手術或化學治療之前或之後使用,作結合治療,增加消除腫瘤的成功率,或減少癌細胞轉移的機會。

  • 紓緩治療
  • 患者體內的腫瘤可能引發各種痛症及身體不適,放射治療可作控制症狀之用。
  • 良性腫瘤與疾病治療
  • 多應用於血科病,例如血管瘤、瘢瘤或個別良性腫瘤。

了解過放射治療的用途後,接下來的問題便是如何進行。放射治療可分為體外或體內兩種。先談體外放射治療,做法跟照X光相似,患者躺臥在床上,醫生會運用直線加速器,發出高能量的X光射線,穿透患者體內一些正常組織,到達腫瘤,過程由數分鐘至十多分鐘不等。當射線進入身體後,便會陸續釋出能量,不會使患者體內一直存在輻射,因此日常社交並不會受影響。相比體內放射治療,體外放射治療所覆蓋的面積較大,而照射範圍內的劑量分佈亦相對較為均勻。

制定合適治療

體外放射治療

治療方案

在正式進行治療前,腫瘤科醫生、放射科醫生及放射治療師等會針對該患者,共同制訂最合適的治療方案,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,同時盡量減低對正常組織的損害。他們主要的考慮因素包括腫瘤的種類、位置、大小、附近器官、患者的健康狀況等。訂立治療方案的詳細步驟如下:

1. 腫瘤科醫生將患者個案轉介放射治療部,預約設計日期。

2. 患者接受各種造影,例如磁力共振造影,然後以電腦掃描模擬器定出腫瘤在體內的位置及體積。在接受造影前,患者可能需要預先注射顯影劑,增加身體組織影像的對比,以便獲得更清晰的造影。

3. 放射治療師可能會在患者的皮膚畫上記號,以作定位。個別患者可能需要戴上塑膠模具,固定治療部位。此外,技術員亦可能會為在頭頸部受治療的患者製作牙蠟等輔助物,以免治療時發出的射線對患者口腔產生副作用。

4. 腫瘤科醫生根據造影資料,確定治療範圍,以及需要避開的身體部位,而放射治療師則會運用電腦分析造影數據,計算放射劑量的適當分佈,從而制訂最佳治療方案。

5.  核實治療方案之後,醫院會通知患者首次治療日期,隨後一星期五至六次,每次都在同樣時間接受治療,使身體有穩定的休息時間,讓正常細胞恢復。

治療技術

現時本港公立及私家醫院所使用的放射治療機,主要是直線加速器,配合各種電腦設備,提升照射的精準度,盡可能減少副作用。除此之外,放射治療技術也是日新月異,符合不同患者的需要,提供更多選擇。
  • 以平面X光片設計治療

這是傳統的基本放射治療技術,適用於所有癌腫部位,醫生會在平面X光片上繪畫出患者需要接受治療的位置,以及照射需要避開的範圍。然而,由於這種技術依靠平面資料,醫生要擴大治療範圍,確保消滅所有癌細胞,因而正常細胞會受較大影響。

  • 三維適型放射治療

這是目前的主流療法,同樣適用於所有癌腫部位。醫生會使用電腦掃描所得的斷層影像,評估放射範圍,照射範圍能順應腫瘤不規則的立體形狀。不過,如腫瘤形狀太不規則,或者太接近正常器官,則難以完全避免對鄰近組織造成副作用。如醫院有相關設備,醫生可能會安排這類患者進行強度調控放射治療,或者其他較合適的技術。

  •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

適用於治療鼻咽癌、前列腺癌、乳癌、子宮頸癌、直腸癌及頭頸部癌症,尤其腫瘤藏於正常組織或貼近重要器官的情況。這種技術的原理是從不同角度,發出不同強度和形狀的放射線,相交於目標腫瘤區,以收最佳療效。

  • 影像導航放射治療

由於患者每次接受治療時,姿勢未必完全相同,而且腫瘤經過一段療程後,會逐漸縮小,導致腫瘤本身及其他器官都會移動,因此治療位置有可能需要不斷調整。醫生會在治療之前,先為患者進行掃描,並與最初治療計劃的影像比較,即時修正兩者的誤差,調整治療位置,令射線能準確地追蹤腫瘤,確保腫瘤能夠接收足夠的放射線,同時避免正常組織受到不必要的損害。

  • 呼吸調控

主要適用於肺癌、乳癌、肝癌和食道癌。這項技術利用紅外線及X光,偵測由呼吸造成身體起伏的誤差,選取呼吸週期中的特定時段照射,例如只在呼氣或吸氣時照射,其餘時間則關閉射線,以免腫瘤範圍以外的正常組織因呼吸起伏,受到多餘的放射劑量。

  • 弧形調控放射治療

這門技術適用於治療前列腺癌、子宮內膜癌,以及頭頸部癌症。在治療期間,機器會環繞患者轉一圈或數圈,射線會隨腫瘤位置改變而有所調控,一方面向治療範圍發出均勻的放射劑量,另一方面令劑量更貼合腫瘤的形狀,避免影響周邊器官。

  • 立體定位放射手術 / X光刀放射手術

通常用作治療腦部惡性及良性腫瘤,或個別類型的頭頸部腫瘤。治療由腫瘤科醫生、腦外科醫生及物理學家合作,運用準確度高的定位儀器,將放射線瞄準一個細小的範圍,減低輻射對附近重要器官及正常組織的影響。治療範圍一次過接收高劑量的放射線,以徹底破壞腫瘤,效果猶如用手術刀直接切除腫瘤。療程一般可在一天之內完成。如患者不適合進行動刀手術,這是另一個選擇。

  •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 / X光刀放射治療 / 軀體立體定位放射治療

跟上述立體定位放射手術或X光刀放射手術相似,惟腫瘤每次接收的放射線劑量較低,整個療程亦較長,由一至三星期不等。此技術多適用於體積小而照射準確度要求較高的腫瘤,例如鼻咽癌、肺癌、肝癌、淋巴瘤和脊椎瘤。

  • 全身照射

以放射線照射全身,一般用來為植入造血幹細胞或骨髓做準備,破壞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,減低排斥機會,並將血癌細胞完全消滅。

  • 手術間放射治療

進行腫瘤切除手術的時候,用放射治療機照射一次,清除手術中遺漏的癌細胞。

  • 質子治療

傳統的放射治療通常使用X光,而這項技術則以質子〔註1〕作為放射源。相比傳統方式,質子束在到達腫瘤範圍之後,才會釋放能量,對周邊健康組織影響較小。除肺癌、肝癌、前列腺癌等一般癌症外,這種方式亦同樣適用於中央神經系統,包括腦及脊椎,以及眼部等較罕見的癌症。不過,由於其收費昂貴,只在個別私家醫院提供服務。

口服及注射治療

體內放射治療

至於體內放射治療,原理是把放射性物質放入體內腫瘤的位置,並持續近距離照射,通常有兩種做法,可以由後裝機置入密封放射源,或者使用非密封放射源,以口服或注射作治療。
  • 密封放射源

原理是將化學同位素〔註2〕的密封放射源放入細小的容器內,患者經麻醉後,將放射源植入其腫瘤或鄰近的體腔,讓放射源近距離照射腫瘤。有時醫生會借助遙控後裝機,代替人手處理放射源,減低醫護人員近距離接觸放射物質的風險。過程中,患者只須靜臥,醫生、放射治療師和物理學家會隨時監察治療情況,確保過程安全。治療後,後裝機會自動將放射源退回原來的位置,而醫生會根據情況,決定患者可否回家休息和進行日常活動。

  • 非密封放射源

原理是將可溶解的非密封放射同位素,製作成丸囊、飲料或靜脈注射液,患者可直接口服或注射入體內。較常見的包括可治療甲狀腺亢進和甲狀腺癌的碘,患者吸入碘後首四至五天,體液和排泄物會帶微量輻射,如非必要,切勿外出,也應該避免與兒童或孕婦接觸。另一種常見的放射同位素為鍶,可用於減輕因癌患擴散至骨骼的痛症,主要採用靜脈注射方式進入患者體內。接受治療後,患者通常可即日回家,惟初期排泄物和血液仍帶有微量輻射。

心理和身理影響

副作用

在放射治療進行期間,高能量射線要穿過一些正常組織才到達癌細胞,過程中可能損害部分正常細胞,產生副作用。這些副作用可能在數個星期、數個月,甚至數年後才出現。以下為一些普遍放射治療可能產生的副作用:
  • 疲勞

在治療過程中,身體需要很多能量來修復受損的正常細胞,加上患者每天來回醫院接受治療,容易使其睏倦、焦躁等。患者可散步或做輕鬆的運動,避免含酒精的飲品,並減少攝取咖啡因,包括茶、咖啡、汽水等飲品。

  • 影響造血功能

放射治療可能會影響造血功能,尤其胸腹、骨盆、大腿骨等涉及大範圍治療的部位。患者應避開人多擠迫的地方,並小心使用利器,避免損傷。

  • 皮膚敏感

療程開始約三至四星期,患者可能出現皮膚泛紅、癢痛、乾裂等症狀,與曬傷相似。一般而言,這些症狀在療程正式結束後兩至四星期,便會逐漸消退。患者切勿自行敷藥或塗抹潤膚霜,也應暫停使用香皂、爽身粉、止汗劑、香水等。

  • 淋巴水腫

最常出現在乳癌患者身上。患者的淋巴結接受放射治療後,有可能阻塞淋巴管,令淋巴液難以正常循環,積聚在皮下組織,形成淋巴水腫。然而,水腫一般在治療數個月至數年後才會出現,患者可能會感到肢體沉重、發脹等。此時,患者應避免提舉重物,或穿過緊衣物,以及避免推拿或深層按摩。

進一步認識

閱讀更多

註1:質子是原子核內部的成分。

註2:同一種化學元素,具有相同質子數目,但中子(另一種粒子)數目不同的,便稱為同位素。

聯絡我們

我們中心的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五09:0017.30和星期六09:0013:00。 如果您想預約或與我們的工作人員交談,請致電+852 3598 9090

如果您想在開放時間以外與我們聯繫,請給我們留言,我們將盡快與您聯繫。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