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
高危年齡層
對男性而言,前列腺癌是不可忽視的威脅。它是美國男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,更是本港男性十大癌症中的第3位。本港每年確診前列腺癌的個案數字,從1990年至2014年間,偶有輕微下跌,惟大致呈上升趨勢,由每年約200宗大幅增至約1,700宗,增加約7倍左右。
死亡數字方面,在上述24年間略為上升,升幅低於新症數字,由1990年約100宗,升2014年約400宗。雖然升幅不及新確診個案,但就男性的死亡個案而言,跟其他癌症相比,前列腺癌已攀升至第4位,危機不容輕視。
在2014年,確診患有前列腺癌的新症個案當中,接近8成患者年齡達65歲或以上,另有2成的年齡介乎45至64歲;至於年齡低於44歲的新症,則只有2宗。可見,在本港,前列腺癌普遍為年長人士帶來較大威脅。
排尿問題
前列腺癌生長相對緩慢,病發初期,通常沒有十分明顯的警告症狀,因此腫瘤在體內存在多年,患者也未必察覺。然而,當腫瘤逐漸增大或開始轉移至其他部位時,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:
另外,若癌細胞已經擴散至骨骼、脊骨或盤骨,患者可能會感到僵硬或痛楚,亦可能感到疲倦、食慾不振,以及日漸消瘦。
不過,除患上前列腺癌外,一般前列腺增大也會出現類似病徵,所以一旦發現上述情況,應及早檢查。
生殖系統
前列腺屬於男性的生殖系統,位處膀胱頸〔註1〕及尿道之間,形狀跟合桃相似。前列腺會分泌白色的液體,與精子混和之後,便形成精液。一般而言,年紀較大的男性常出現前列腺腫大的情況,絕大部分都屬於良性,但倘若細胞出現基因變異,成為惡性腫瘤,就形成前列腺癌。
主要高危成因
前列腺癌的患者分佈,受不同高危因素影響。上述提及大部分患者均年滿65歲,這是最主要的因素,另外也牽涉以下情況:
基於以上高危因素,要預防前列腺癌,必須先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,多攝取高纖維、低脂肪的食品,例如豆製食品、新鮮蔬果等,以預防或延遲前列腺癌的形成。
嚴重情況
如患者遲遲未發現患有前列腺癌,未能及時接受適當的治療,病情有機會惡化。其中一種情況是癌細胞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,例如隨淋巴管轉移到附近的淋巴腺,也有可能轉移到盤骨、腰椎、股骨和肋骨,此時患者可能會感到較嚴重的痛楚。
另外,癌腫亦有機會轉移到肺、胸膜、肝、腎、腎上腺,以及腦部。
常見檢查方法與風險
醫生透過以上各種檢查,準確了解患者的病情後,便會決定採用甚麼治療方式。由於前列腺癌的腫瘤生長比較緩慢,未必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,加上大部分患者年紀較大,醫生會額外考慮更多因素,包括患者的健康狀況、腫瘤的影響範圍,以及血清內前列腺特異抗原的度數和上升速度。
除此以外,醫生也可以根據前列腺癌腫的生長速度和擴散風險,評定Gleason分數,再判斷哪種治療方式較為適合。Gleason分數越高,前列腺癌的風險便越高,詳細分類如下:
4大治療方法
治療前列腺癌的方法可分為以下4種:
患者在進行前列腺切除手術之後,可能出現失禁問題。年滿70歲的患者,大約1成半會持續失禁;而年齡低於50歲的患者,則少於一半會出現永久失禁。另外,由於前列腺切除手術有可能觸碰或切除負責操控陰莖勃起的組織,患者在手術後面對勃起功能障礙,是相當常見的情況。不過,很多病人透過口服藥物、真空勃起裝置〔註3〕或陰莖海綿體注射,仍可維持性生活。
健康生活
患者接受治療後,應繼續注意飲食,尤其要減少攝取脂肪,同時應每天做適量運動,保持良好體格,有助增強免疫力,減少復發機會。體型較肥胖的患者,必須減重,保護心臟。至於性生活方面,部分患者可能面對陽萎的問題,可改以擁抱、撫摸等方式,跟伴侶維持性接觸。
進一步認識
資料來源:
醫院管理局
癌症基金會
香港防癌會
Mayo Clinic
我們中心的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五09:00至17.30和星期六09:00至13:00。 如果您想預約或與我們的工作人員交談,請致電+852 3598 9090。
如果您想在開放時間以外與我們聯繫,請給我們留言,我們將盡快與您聯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