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

了解化學治療

治療癌症一般有三種方式,分別為化學治療、放射治療及外科手術。然而,放射治療和外科手術主要集中針對個別身體部位,例如乳房、肺、前列腺等,屬於局部治療,難以對付已經擴散到其他部位的癌細胞;化學治療則能填補上述兩種方法的不足,在患者全身攻擊癌細胞。

化學治療,簡稱「化療」,泛指利用化學物質醫治各種疾病,後來逐漸演變成專指癌症的其中一種治療方式,把藥物溶入患者的血液,在體內運行,同時擊殺癌細胞。由於化療是利用癌細胞分裂較正常細胞為快的特性來殲滅他們,會殃及附近用作補充身體的正常細胞,包括造血的骨髓細胞、生長毛髮的毛囊細胞和消化道細胞等,產生不同的副作用,選擇使用化療及選擇採用哪種藥物之前,都要先作詳細考量,包括癌症的種類、分佈,以及患者的年齡、體質等。

藥物和化療治療

療程前須知

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服用多於一種藥物,以增加療效。然而,如須同時服用多種化療藥物,或者須在化療期間服用其他藥物,則無論是否需要醫生處方,都要確保藥物之間沒有相沖,以免削弱療效或加劇副作用。患者應事先將日常服用的藥物告知醫生,包括營養補充劑、風濕藥等。另外,患者也要注意某些維他命會與化療藥物相沖,例如維他命A、E及C的抗氧化作用,可避免人體產生破壞細胞DNA的自由基,但部分化療藥可能需要依靠這些自由基來破壞癌細胞的DNA,使其不能分裂。

化療可分為全身及局部化療。前者共有兩大類,分別為注射劑及口服藥,當中以注射劑最常用。部分藥物同時適合注射和口服,但也要考慮癌腫的分佈和患者的體質,患者應該依從醫生指示,選擇最適當的用藥方法。

注射和口服治療

全身化療

注射劑主要有三種:靜脈注射、肌肉注射及皮下注射。然而,為免化療藥物刺激皮肉,大部分情況下醫生會選擇靜脈注射方式。靜脈注射的原理是將帶有膠管的針頭插進患者手臂或手腕的小靜脈,並連接輸液的透明軟膠管,然後把藥物輸入其身體。這種做法能夠讓藥物隨著血管流動,迅速走遍全身攻擊癌細胞。

另一種靜脈注射的方法稱為「中央靜脈導管」,於患者胸腔的鎖骨下靜脈、頸內靜脈等插針,好處是能夠多次使用,首次療程之後毋須拔出針頭,留待以後每天使用,直至療程完成。另外,醫生和患者可根據療程長短、輸液時間、個人喜好、收費等因素,選擇適合的導管和接口。
一般而言,置入導管或接口進入患者體內的程序毋須麻醉,惟事前要為患者驗血,確保血小板數量正常,置入導管的位置可以迅速凝血。不過,置入導管仍有可能出現各種風險,例如刺傷靜脈,使四周出現瘀腫、出血,甚至感染。

至於口服的化療藥,則分為四種:藥丸、藥片、膠囊及藥水,均可自行在家服用。雖然口服藥物費用較注射劑低,但由於胃酸可能沖淡藥物,或藥物不能被腸胃吸收,甚至部分藥性較強的藥物會傷及胃黏膜,因此口服藥物不如注射劑般普及。

多元化化療​

局部化療

至於局部化療,則指將大劑量的化療藥物送到癌腫位處的部位,從而以最集中的方法殺癌,並減少療程產生的副作用。局部化療的方式有以下七種:
  • 動脈內灌注
  • 醫生會找出通往癌腫部位的動脈,並將導管接入,亦會在體外以小型泵維持液壓。針對不同部位的療程有不同學名,治療肝臟時稱為「離體肝臟灌注」,而治療手腳時則稱為「離體四肢灌注」。
  • 膀胱內化療
  • 常用於較早期的膀胱癌。患者每次用藥須將導管透過尿道伸入膀胱,藥物會在膀胱內停留大約兩小時,然後排出體外。療程需時由4至12 個星期不等。
  • 胸膜內化療
  • 通常用於肺膜間皮瘤、已經擴散到胸膜的肺癌和乳癌。醫生將導管置入患者的胸部,注入化療藥物,甚至可同時排出胸膜腔的積水,必要時植入液壓泵。
  • 腹膜內化療
  • 這是卵巢癌的標準療法,同時適用於復發的大腸癌、在腹腔擴散的盲腸癌和胃癌。化療藥物進入患者的腹腔後,在流入血管前就會被癌腫吸收,增加療效。然而,由於局部治療劑量較多,身體需要較多時間吸收藥物,所產生的副作用可能比靜脈注射更多。
  • 脊椎內化療
  • 原理是將藥物直接注入患者腦部和脊椎裡的腦脊液〔註1〕,一般於癌細胞已擴散至中央神經系統時使用,最常見於白血病,而部分淋巴瘤和後期乳癌、肺癌等亦適用,惟不適用於直接在腦部或脊椎裏原生的癌腫。詳細做法有二,可以每次用藥做一次腰椎穿刺,在脊椎近底部的骨節間插針,使藥物可以透過針頭流入腦脊液;也可以將一個形狀像小鼓的接口放置於頭皮下,再把連接的導管穿透頭顱伸入腦室,並用特製的針頭穿透頭皮、伸入接口,用以輸藥。
  • 瘤腔內化療
  • 這是把化療藥直接注入癌腫的一種療法,但由於針頭穿過體表、伸入癌腫時,並不能影響其他器官,因此這種治療方式通常只用於位處皮膚和皮下的癌腫。
  • 外用藥化療
  • 主要是用藥膏塗抹皮膚,最常見於治療基底細胞癌、鱗狀細胞癌等皮膚癌。

心理和生理反應

副作用

由於化療藥物利用癌細胞分裂較快的特性,對其發動攻擊,間接影響其他正常細胞,因此患者在接受化療後,可能會出現各種副作用,包括疲倦、脫髮、食慾不振等。一般而言,這些副作用會在療後開始兩至三個星期後出現,亦有可能在服藥後數小時逐漸浮現。
  • 疲倦
  • 患者體內的紅血球不足,身體的氧分會減少,容易令人感到無力、迷惘、精神難以集中等。患者應確保充足休息,多喝水,並定時進行輕量運動。
  • 噁心嘔吐​
  • 通常在注藥後數小時出現,嚴重者甚至會脫水。患者在注藥前,宜先進食少量輕食,例如湯或粥等流質;而在注藥後,多補充水分,亦盡量少食多餐,並選擇易消化的清淡食物。
  • 便秘及腹瀉
  • 部分化療藥物會影響消化系統的內壁,導致便秘或腹瀉,前者可透過進食蔬果、全穀麵包等高纖維食品緩和,而後者則可以戒除食辣的習慣,多進食清淡或溫熱的流質食物,以補充腹瀉時流失的水分。如情況屬輕微,患者可自行服用非處方藥物,惟倘若情況嚴重,有可能導致脫水,應盡早通知醫生。
  • 口腔潰爛
  • 部分化療藥物會引致口腔黏膜炎,導致黏膜紅腫、白斑潰瘍、吞嚥困難等情況。患者可自行清潔口腔,例如用暖鹽水漱口,以防感染,或者用藥止痛,並多進食流質食物。
  • 脫髮
  • 傳統的化療藥物會攻擊分裂快的癌細胞,而毛囊細胞由於更新快,同樣會被藥物攻擊,使毛髮脫落。患者一般在接受第一次化療的兩個星期內開始脫髮,程度因人而異,但普遍在停藥後1至2個月,頭髮便會重生。在脫髮期間,患者可改用嬰兒洗頭水,保護頭皮,並使用棉質、化學纖維或絲質枕頭。
  • 皮膚痕癢及剝落
  • 化療可能令皮膚乾燥、痕癢、剝落,或對陽光敏感。患者可以用粟米粉塗抹在痕癢處,或在乾燥的位置塗抹潤膚膏。
  • 神經和肌肉麻痺
  • 部分藥物會影響患者的神經線,令其手指或腳趾感到刺痛麻痹、腿部肌肉無力、眼球震顫、面部麻痹、聲音沙啞、視力模糊、耳鳴等等。如有以上情況,必須通知醫生。
  • 生育問題
  • 化療可能會令女性的月經紊亂,部分女性於療程過後,月經會恢復正常,但亦有人從此收經。停經後,女性患者可能出現熱潮紅、夜盜汗、皮膚乾燥等問題,醫生可處方藥物紓援。至於男性,化療後精子可能減少、活力不足,導致勃起困難,但通常情況只屬暫時性。

進一步認識

閱讀更多

註1:腦脊液是一種充滿在腦部內顱骨與大腦皮質之間的透明液體。

聯絡我們

我們中心的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五09:0017.30和星期六09:0013:00。 如果您想預約或與我們的工作人員交談,請致電+852 3598 9090

如果您想在開放時間以外與我們聯繫,請給我們留言,我們將盡快與您聯繫。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