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

了解胰臟癌

胰臟癌發病機率

胰臟癌發病及死亡統計

胰臟癌是本港第6大癌症殺手。2014年,一共576人死於胰臟癌。從2005年至2014年的10年間,本港新確診的胰臟癌個案增加了大約5成。胰臟癌發病年齡在70歲左右,男女性患病的機率大致相同。

不要忽視腸胃不適

胰臟癌常見症狀​

胰臟位於左上腹、胃和脊椎之間,鄰近肝、膽、脾及小腸。由於其位置較為隱蔽,早期的胰臟癌一般沒有明顯的症狀。初時患者可能會有間斷的腹痛,並會反射到背部,亦可能出現消瘦、肚瀉、噁心等,但這些症狀很容易被誤以為是普通腸胃不適,從而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。一旦癌細胞擴散到腫瘤周圍的血管時,患者會持續感到腹背疼痛,亦可能出現黃疸〔註1〕、皮膚搔癢、大便呈陶土色。

消化系統變異

胰臟癌成因

胰臟是消化系統的一個腺體,長約十多厘米,形狀類似一個圓椎體。胰臟右端朝下的部分,嵌入小腸第一段十二指腸的拐彎處。胰臟的表面凹凸不平,中間有一條帶有短分支的細長胰管,將胰臟分泌的胰汁輸送到前方的十二指腸,協助消化食物。同時,胰管也會將由肝分泌的膽汁輸送到十二指腸的膽管,使胰液和膽汁混合在一起,並輸入膽囊。醫學界相信,胰臟癌的形成有可能源於胰臟的細胞變異增生。

飲食和環境影響

胰臟癌風險因素

一般而言,胰臟癌的患者大多年滿65歲。除年齡外,以下因素亦會增加患上胰臟癌的風險:

  • 有吸煙習慣,吸煙者患有胰臟癌的機會比非吸煙者高出大約2至3倍
  • 糖代謝異常,即患有糖尿病
  • 長期及過量進食動物脂肪,以及少進食蔬果
  • 體重過高
  • 長期接觸化學物品,例如殺蟲劑、石油和染料
  •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〔註2〕,其後再患胰臟癌的機會比其他人高出約2倍
  • 家族遺傳,但情況較罕見

基於以上有關胰臟癌的風險因素,預防患癌可從飲食習慣著手,多進食水果、蔬菜及低動物脂肪的食品,也要適量運動,避免體重過高。另外,應該避免接觸危險的化學物品,如有需要接觸,應使用適當的安全揩施。吸煙人士應該盡快戒煙,以免吸入致癌物質。

如患有胰臟癌但未有及時治療,可能出現更嚴重的併發症,例如腫瘤擴大會壓迫神經,造成劇烈腹痛。部分患者的體重可能會嚴重下降,需要依靠鼻胃管餵飼,或以靜脈輸入營養補充品。此外,胰臟癌腫瘤擴散也可引致黃疸。

腹部掃描

胰臟癌診斷方法

如發現身體出現懷疑胰臟癌的病徵,應盡快求醫,作詳細檢查。醫生會先觀察患者的眼白和皮膚是否有泛黃症狀,以及用手按其腹部,了解其是否有疼痛感覺。如有需要,則會進行下列檢查:

  • 驗血
  • 用以檢查血細胞的數目、形狀及肝腎功能是否正常,並透過辨別個別蛋白質於血液中的濃度,從而得出「腫瘤標記」,判斷患癌的風險。不過,由於大腸癌、食道癌、肝硬化等都可能推高相關指標,因此以這種方式來確診胰臟癌的準確度不高。
  • 超聲波掃描
  • 醫生用掃描儀在上腹位置移動,觀察肝、胰、膽及膽管有沒有異常情況,掃描儀發出的聲波會經電腦分析,並轉化為影像。醫生亦有可能改以超聲波內窺鏡,配合超聲波探頭,提高影像的解像度。
  • 電腦掃描
  • 為體內組織拍攝不同角度的X光片,以確定腫瘤的位置、大小和分佈,以及周邊血管、淋巴組織和器官有沒有受波及,從而判斷應否用手術切除腫瘤。
  • 磁力共振掃描
  • 使用磁場構成身體橫切面的影像,用以觀察胰管壁有沒有癌變。患者可能須在手臂的靜脈注射顯影劑,令圖像更加清晰。
  • 內窺鏡逆行膽胰管造影
  • 俗稱「膽管鏡檢查」,醫生會把前端發光並附有鏡頭的光纖軟管,經口、喉和食道送入胃部,以至小腸前端的十二指腸,以逆方向為胰管或膽管進行X光造影,從而了解管道有沒發炎或被腫瘤阻塞等問題。
  • 磁力共振膽胰管攝影
  • 利用磁力共振掃描,於患者體外掃描其膽管和胰管的交匯處,檢測該處有沒有阻塞。
  • 腹腔鏡
  • 醫生會於患者的肚臍附近,打開一個小孔,然後將腹腔鏡軟管伸入,並在旁邊開多一個小孔,抽取組織樣本作進一步檢驗。

胰臟癌可簡單分為外分泌瘤及內分泌瘤兩類。前者指胰臟裏用作分泌胰汁的腺體細胞失控地增長,通常源於胰管內壁;後者則指胰臟分泌胰島素的腺體細胞失控地增長。

除了兩大類外,醫生也會根據檢測結果,為患者的病情分期,以決定採用甚麼治療方式。

影響範圍
I期 腫瘤形成初期,體積較小,局限在胰臟部位。
II期 腫瘤擴散到胰臟四周的淋巴結、十二指腸及膽管,但還未入侵血管。
III期 胃、脾、大腸等器官和重要動脈都發現癌細胞的存在,可能有局部淋巴轉移,但沒有遠處器官轉移。
IV期 癌細胞擴散範圍擴大到較遠處的器官,例如肺、肝等。

多項治療

胰臟癌治療方法

根據患者的年齡、健康狀況,以及腫瘤體積、數目和位置等因素,醫生會為其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。治療胰臟癌的方法主要有四種:

  • 手術切除
    • 胰十二指腸切除
    • 適用於早期胰頭腫瘤,為現時唯一能夠根治胰臟癌的手術。醫生會在患者的上腹部開口,切除與腫瘤相關的胰臟、膽囊、包住胰頭的十二指腸、胃下端連接十二指腸的幽門,以及胰頭周邊的淋巴結,並將胰臟餘下的部分,連同膽管和胃下端的開口,與小腸縫合,令胰汁、膽汁及經胃處理的食物可以流入小腸。

這種手術牽涉多個內臟,手術需時較長,且患者在完成手術後,須留院大約10天。食物可能會在患者的胃部滯留,無法進入小腸,此時患者便需要插管餵食。此外,少部分患者胰臟和小腸的接口處會有滲漏,導致腹腔發炎,需要用引流管排走瘀血,或服用抗生素並插管餵食。

    • 保留幽門的胰十二指腸切除
    • 同樣適用於早期的胰頭腫瘤,把胃部的幽門保留,讓食物能夠如常進入十二腸。跟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相比,這種手術需時較短,失血較少。
    • 遠端胰臟切除
    • 適合胰體或胰尾的腫瘤,醫生同時會切除脾及連帶的血管。手術過後,患者的胰臟切口可能有胰汁滲漏,或者傷口受感染發炎。
    • 微創胰臟切除
    • 適用於胰尾的早期腫瘤,醫生會於患者的腹壁打開幾個小口,注入二氧化碳撐開腹部,並伸入腹腔鏡,在屏幕上觀察各個器官的情況,然後伸入手術刀,根據影像切除腫瘤。這種手術的創傷較小,完成手術後不久就可出院,但仍有機會出現胰汁滲漏、傷口發炎等問題
    • 全胰臟切除
    • 適用於癌細胞已經佈滿整個胰臟的患者。除整個胰臟外,醫生也會切除患者的膽囊、十二指腸、胃下端的幽門、部分膽管和周邊的淋巴結。患者接受手術後,由於體內沒有胰汁和胰島素分泌,需要長期用胰島素補充劑控制血糖,並服用胰酶補充劑幫助消化。
  • 化學治療
  • 簡稱「化療」,將藥物溶入患者的血液,並運行全身,攻擊迅速生長的癌細胞。然而,在攻擊癌細胞的同時,其他正常細胞也可能受到破壞,因此患者接受治療後,可能出現疲倦、噁心、食慾不振、脫髮等副作用。
  • 放射治療
  • 俗稱「電療」,用高能量放射線照射患者體內的癌細胞,破壞其染色體,使其不能生長而自然死亡。放射治療可以於體外或體內進行,但胰臟癌患者通常選擇體外放射治療。放射治療可能會引致現疲倦、噁心、嘔吐、肚瀉等副作用,射線照射的位置也會出現皮膚紅腫,但這些副作用大多是暫時性,會逐漸自我修復,或者可以服藥紓緩。
  • 標靶治療
  • 用化學藥物直接阻斷腫瘤細胞生長與修復的能力。然而,目前大部分針對胰臟癌的標靶藥仍在臨床試驗階段,在醫管局轄下的醫院屬於自費藥物。

健康生活

胰臟癌個人護理

接受治療後,患者應繼續定期複診,讓醫生監察病情,並檢視有沒有復發的徵狀。此外,由於胰臟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,患者須注意飲食,例如少食多餐,即每2至3小時進食一次,份量不要太多;少吃豆類、椰菜、西蘭花,以及有汽飲品,減少胃腸氣。

進一步認識

閱讀更多

註1:黃疸源於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增高,引起皮膚部分發黃。

註2:幽門螺旋桿菌生存於胃部及十二指腸的各部位內,可引致胃黏膜慢性發炎,甚至導致潰瘍及胃癌。

註3:真空勃起裝置是一個可以套在陰莖上的圓錐體,附帶一個泵,放置於陰莖底部,抽出空氣,形成真空狀態,使血液流入海綿體內,令陰莖勃起。

資料來源:

醫院管理局

癌症基金會

Mayo Clinic

聯絡我們

我們中心的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五09:0017.30和星期六09:0013:00。 如果您想預約或與我們的工作人員交談,請致電+852 3598 9090

如果您想在開放時間以外與我們聯繫,請給我們留言,我們將盡快與您聯繫。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