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

了解咽喉癌

香港概況

喉嚨(或咽喉)指的是鼻子後方、頸部上方的一條肌肉管道,而咽喉癌(或喉嚨癌)泛指生長於該處的扁平細胞,具體類別包括:

  • 鼻咽癌 – 生長在喉嚨貼近鼻腔的位置
  • 口咽癌 – 生長在喉嚨連接口腔的位置,包括扁桃體
  • 下咽癌 – 生長在喉嚨底部,即食道及氣管上方
  • 聲門癌 – 生長於聲帶位置,為最常見的咽喉癌種類

咽喉癌並非一種特別普遍的癌症。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推算,當地2020年共有約12,370宗新確診咽喉癌個案,且每年的確診宗數均下跌2%至3%。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資料則顯示,每年咽喉癌個案佔當地惡性腫瘤約4%。

值得留意,男女兩性的咽喉癌發病機率大相逕庭。在上述美國2020年新確診咽喉癌個案之中,接近8成為男性;在台灣,男女發病比例亦達8:1。可見,不論身在何地,男性比女性有較高風險患上咽喉癌,應格外注意。

至於咽喉癌的存活率或死亡率,則相當取決於癌症期數。在英國,帝國癌症研究基金會的統計顯示,I期咽喉癌病人的5年存活率高達90%,II期及III期分別為接近70%及60%,IV期則大幅下跌至約30%。整體而言,咽喉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約為65%。

咽喉癌病徵

咽喉癌常見先兆、症狀及病徵

如同口腔癌,咽喉癌源自細胞的基因變異,細胞因此失控地增長,同時健康的細胞逐漸死亡,腫瘤隨之形成。然而,此等基因變異的實際原因未見,醫學界普遍總結出以下風險因素:

  • 任何方式吸食任何種類的煙草
  • 過量攝取酒精
  • 經性接觸感染HPV(人類乳頭瘤病毒)
  • 蔬果攝取不足
  • 患有胃食道反流疾病

咽喉癌的病徵與口腔癌十分近似,包括吞嚥困難、耳朵疼痛、無法痊癒的腫脹及體重驟降。另外,若發現長期咳嗽,或聲帶出現問題,例如聲線沙啞、說話不清等,亦有可能患上咽喉癌,應盡快向醫生了解情況。

常見檢查方法

咽喉癌診斷方法

如醫生懷疑病人患有咽喉癌,將透過各項檢查,進一步確認病人體內是否存在癌細胞及其位置、體積等情況。醫生可能採用的診斷方式跟口腔癌大致相同,包括:

  • 內窺鏡檢查 – 醫生會把一枝發光並裝有微型鏡頭的軟管探進病人的口腔,近距離檢查其喉嚨內部有沒有異常狀況。此外,醫生亦可能使用另一種裝有放大鏡的軟管,又稱喉鏡,以檢視患者的聲帶狀況。
  • 活體組織切片 – 若醫生透過內窺鏡或喉鏡發現任何異樣,可能會安排進一步檢驗,從病人喉嚨內部切除一小塊組織樣本,送到實驗室研究是否存在癌細胞。
  • 影像檢查 – 為進一步了解癌腫的發展情況,或檢視治療的效果,醫生會採用不同技術,取得病人體內的影像。
    • 電腦斷層掃描(CT)– 使用X光截取包含體內軟組織的細緻影像,以便了解腫瘤的體積和位置,以及是否已經擴散至附近組織、淋巴結及肺部;
    • 磁力共振成像(MRI)– 功能與電腦斷層掃瞄近似,透過發射無線電波及強度磁力,取得病人體內軟組織的細緻影像,更可檢視癌細胞有否擴散至頸部、腦部和脊髓。
    • 正電子放射斷層攝影(PET)– 又稱「正子造影」,利用癌細胞比一般細胞吸收更多糖份的特性,將一種帶有放射性糖份注入病人身體,再透過PET掃瞄,檢視病人體內輻射分佈,以了解癌細胞是否已擴散到其他位置。

醫生會透過上述各種檢測,掌握患者體內癌細胞的體積、位置、擴散程度等,從而得出其咽喉癌的期數。各個細分類別的咽喉癌,分期方式或有少許差異。大概來說,咽喉癌可分為I、II、III及IV期,其中I期是指腫瘤體積細小、尚未入侵喉嚨以外的組織;越後的期數表示體積越大、擴散程度越嚴重。

主要治療方法

咽喉癌治療方法

上述檢測及分類旨在為醫生提供指引,結合患者自身的件康狀況,從而判斷最適切的治療方案。一般而言,治療咽喉癌的方式包括:

1. 放射治療

放射治療意指利用高能量射線,例如X光或質子(proton),對付患者體內的癌細胞。放射治療可在體外或體內進行,視乎患者需要。體外放療方面,患者須平躺在一部會發射X光的大型機器下,讓X光穿透身體,抵達癌腫的位置,需時約數分鐘。至於體內放療,醫生會為患者進行全身麻醉,將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刺針植入癌細胞,需要數天方能完成。

接受放射治療後,患者有機會出現各種副作用,例如皮膚疼痛、咽喉疼痛、失去味覺、食慾不振等,實屬正常現象,毋須過分憂慮。但如上述情況持續,患者應從速求醫。

不過,放射治療並非所有咽喉癌患者的最佳方案。對部分早期患者而言,只接受放射治療已足夠消滅癌細胞;對部分晚期個案而言,放射治療只能作為其中一種紓援病情的方法,腫瘤難以完全被殲滅。

2. 外科手術

進行手術是一種直接解決患者體內癌腫的途徑,尤其是早期患者的腫瘤體積細小,且仍在喉嚨表面或聲帶,沒有擴散開去。醫生會在患者的喉嚨放置一條空心的內窺鏡,並透過該小孔發射激光或其他特製的物料,從而消滅癌細胞。部分個案的腫瘤已從喉嚨擴散到附近的淋巴結,此時醫生便需要連同涉及的淋巴結一同切除。

3. 化學治療

化學治療是指運用藥物消除癌細胞,可透過口服形式,或把藥物輸送到患者的血管,使其運行至全身,對付腫瘤。就咽喉癌而言,化學治療一般會配合放射治療一同進行。

患者須特別注意,因化學治療會減少血液裏的正常細胞,治療後或會出現發炎、疲倦、嘔吐、口腔疼痛等情況,乃正常的副作用。如不適情況持續,應尋求醫生的意見。

4. 標靶治療

這是一種針對助長癌細胞之物質的治療方式。咽喉癌最常見的標靶藥物為西妥昔單抗(Cetuximab),能對付某種在個別咽喉癌細胞特別活躍的蛋白質,從而遏止癌細胞生長。目前仍有更多潛在的標靶藥物正在進行臨床研究。

健康生活

完成咽喉癌手術後的個人護理

任何治療方式也並非萬能,還需患者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配合。咽喉癌患者在接受治療後,應盡量避免增加癌症復發風險,例如戒煙,因為吸煙會減弱此前治療的效果,亦會令身體更難復元,甚至引致日後其他癌症。此外,治癒後的患者也應減少飲酒,如必須攝取酒精,應控制在適當的份量。如有需要,患者也可詢問醫生意見,了解更多關於按摩、針炙等後續治療。

預防方法

咽喉癌預防方法

就像口腔癌,引致咽喉癌的基因變異成因未明,醫學界未能總結可完全杜絕患癌風險的方法,只能找出部分有助降低風險的途徑,包括:

  • 拒絕或戒掉任何形式與種類的煙草
  • 避免飲酒;如必須飲酒,控制適當份量
  • 日常攝取豐富的蔬果
  • 進行性行為時做好安全措施,減低感染HPV病毒的風險

常見問題

骨癌常見問題

咽喉癌與口腔癌有何分別?

咽喉癌生長於軟顎、後舌、扁桃腺等位置,而口腔癌則生長在嘴唇、舌頭、硬顎等位置。確實,兩者位置十分接近,因此它們的成因、風險因素及治療方式也大致相約,患者應就自身情況向醫生尋求專業意見。

如初步發現咽喉癌的病徵,應如何處理?

正如文中所述,咽喉癌的病徵未必由癌症引致,例如吞嚥困難、牙齒疼痛、臉部腫脹都是平日可能出現的不適。因此,如你發現這些症狀,毋須過分憂慮;萬一情況持續或加劇,就應盡快求醫,以免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。

確診咽喉癌後,生活有甚麼要注意?

因確診癌症而情緒低落乃正常的事,但為了爭取最佳治療時機和效果,患者應聽從醫生指示,透過適切的治療方案減輕病情。同時,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戒掉吸煙、酗酒等跟咽喉癌有關的不良嗜好。如有需要,可與家人及朋友溝通,讓他們了解你的情況和感受,幫助你渡過難關。

接受治療後,進食會否受影響?

外科手術及放射治療均會影響患者口腔、舌頭及喉嚨的活動,造成飲食困難,此乃正常現象。患者可嘗試軟食,例如炒蛋、乳酪等,避免麻辣、椒鹽等具刺激性的食物。待傷口的組織復元後,腫脹會逐漸消散,患者可回復正常飲食。惟若持續感進食困難,應向醫生了解箇中原因。

接受治療後,說話能力會受影響嗎?

由於咽喉癌直接牽涉聲帶,無可避免影響患者的說話能力。不過,大部分個案所受的影響只屬暫時、輕微,例如無法準確發出一至兩個音。待身體組織復元後,患者的說話能力理應大致回復正常。惟如這些問題一直沒有改善,患者應從速向醫生或言語治療師了解情況及尋求專業建議。

聯絡我們

我們中心的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五09:0017.30和星期六09:0013:00。 如果您想預約或與我們的工作人員交談,請致電+852 3598 9090

如果您想在開放時間以外與我們聯繫,請給我們留言,我們將盡快與您聯繫。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