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

了解膽管癌

香港概況

膽管癌位處膽臟與十二指腸之間的膽管,雖然體積細小,但也有機會引發癌症,發病機率則因地區而異。根據歐洲膽管癌研究網絡(European Network for the Study of Cholangiocarcinoma)於2016年的統計,加拿大及美國每10萬人分別有0.35人及1.6人患有膽管癌,英國、法國等歐洲國家大多處於2至3人水平,膽管癌屬當地罕見癌症;亞洲的情況則較嚴重,台灣每10萬人就有4.7人患病,上海及泰國中部更分別達7.55人及14.4人,發病機率遠超西方國家。

膽管癌猶如其他癌症,膽管癌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,惟一般而言,年紀越大,患病機率就越高。美國癌症協會資料顯示,當地確診膽內和膽外膽管癌的平均年齡分別為70歲及72歲。

膽管癌縱然罕見,其威脅絕對不容小覷。根據美國學者James E Everhart一份文獻,膽管癌的1年死亡率雖有改善跡象,其5年存活率竟長期低於10%,而晚期膽管癌的整體存活期一般更只有12至14個月,可算是殺傷力最大的癌症種類之一。

簡而言之,當膽管內的DNA(脫氧核糖核酸)出現突變時,細胞有機會失控式增長,形成腫瘤,即膽管癌。然而,醫學界至今仍未就這種基因突變的具體成因達成一致的定論,因部分可能由發炎引起,亦有部分源頭不明,甚至由隨機事件引致,未必有明顯的外在成因。

不過,這並不代表膽管癌屬無跡可尋。跡象顯示,下列各項因素均可激發或增加患上膽管癌的機率:

  • 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 – 與潰瘍性結腸炎相關的膽道發炎疾病,會導致膽管硬化及結疤,形成癌腫;
  • 慢性肝疾病 – 部分肝臟疾病的患者,肝臟可能因而結疤,繼而增加患上膽管癌的機率;
  • 先天膽管異常 – 部分人士先天患有膽管囊腫,膽管會不正常的膨脹甚至扭曲,都可能增加患上膽管癌的風險;
  • 肝吸蟲感染 – 這種情況在東南亞地區較為常見,患者主要因進食未經煮熟的魚類而把寄生蟲吸入肝臟,釀成膽管癌。

除了上述疾病外,正如前文所述,年紀也是關鍵風險因素之一,目前膽管癌仍集中在年長人士。另外,長期吸煙的習慣也會增加患上膽管癌的機率。

膽管癌病徵

膽管癌常見症狀

大部分膽管癌個案均為肝內膽管癌或肝門型膽管癌。肝內膽管癌方面,顧名思義,腫瘤生長在肝臟內部的小膽管,但早期一般沒有十分顯著和獨特的症狀,有時只出現側腹痛、噁心、食慾不振、疲勞及體重減輕等日常的身體不適,患者未必輕易察覺或聯想到患癌;惟一旦發覺有確實病徵時,大多已到達不能治癒的階段。

至於肝門型膽管癌,則生長在肝臟外端、左右肝管的滙合處。由於容易造成膽管阻塞,患者通常會感到皮膚痕癢、黃疸及眼睛泛黃,小便呈茶褐色、大便呈白色。部分患者更會併發急性膽管炎,繼而出現發燒、畏寒及腹痛的情況。

常見檢查方法

膽管癌診斷方法

膽管位處人體深處,較細小的腫瘤一般很難在日常的身體檢查被發現。正如前文所述,不少膽管癌患者在腫瘤大幅擴散後才發現患病。因此,一旦發現發炎性腸炎、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、肝內膽管結石等各種與膽管癌高度相關的疾病,最好定期到醫院檢查,以免患癌而不自知。

如醫生懷疑病人可能患有膽管癌,會先進行初步及最簡單的檢查,視察其腹部附近有否腫脹或液體積聚、病人是否感到痛楚等,也會檢查病人的皮膚及眼白,判斷是否出現黃疸。

如上述測試顯示病人很可能患有膽管癌,醫生會採取進一步檢驗,主要涉及:

  • 肝功能測試:醫生會為病人進行抽血檢驗,以審視其肝臟功能,包括膽紅素濃度和血清鹼性磷酸酵素水平。不過,兩種水平高企只代表膽管閉塞,並不一定由癌腫引致;相反,部分肝內膽管癌的早期病人,也可能擁有正常的肝功能。
  • 腫瘤標記:醫生會檢查病人血液內兩種標記,一為CA19-9(癌抗原19-9)水平,二為CEA(癌胚性抗原)。
    • CA19-9 – 這是一種由膽管癌腫瘤過度繁殖的蛋白質。然而,純以CA 19-9水平判斷膽管癌的準確度有限,因膽管發炎及阻塞等相關疾病也會推高CA 19-9水平,也有機會患有膽管癌的病人仍能維持正常CA 19-9水平。
    • CEA – 膽管癌患者體內的CEA水平可能較其他人高,但實際上,於此檢驗呈陽性反應的膽管癌患者也不足一半。
  • 影像檢查:
    • 電腦斷層掃瞄(CT) – 評估腫瘤的體積,以及其對鄰近肝臟、淋巴結和其他腹內器官組織的破壞程度。然而,如腫瘤僅限於膽管裏,斷層攝影未必輕易發現出來。
    • 核磁共振掃瞄(MRI Scan) – 同樣用來評估腫瘤對附近組織的破壞程度。醫生或會同時採用下列其中一種造影技術:
      • ERCP(經內視鏡逆行性膽管胰造影術) – 先把內視鏡經病人的口腔和胃部,延伸到十二指腸,找出膽管與胰管的出口,於此透過導管打入顯影劑,以凸顯整個膽管的內部情況。
      • MRCP(膽道胰管磁振造影術) – 無創、無外來顯影劑,通過膽道系統與其他組織的天然對比來顯出影像。由於毋須把管道放入病人體內,因此近年常被用作ERCP的替代品。
      • PTC(經皮穿肝膽管造影術) – 用細針穿過病人的皮膚,插入其肝內擴張的膽管,再打入顯影劑並用X光拍攝,以照出膽管受阻塞的位置。
  • 正電子掃瞄:常用於診斷肝內惡性腫瘤或肝外轉移。一般而言,膽管癌腫瘤通常轉移到腹膜、淋巴結、肺部及骨骼。

經上述方式診斷後,若醫生發現病人患有膽管癌,或會作進一步檢驗,以準確判斷病人患癌的階段。判斷患癌早晚期的因素包括腫瘤的體積、有否擴散至淋巴結,以及有否擴散到更遠的身體組織,如骨骼、肺部等。肝內膽管癌及肝門型膽管癌的細分階段如下:

 

 

肝內膽管癌

0

腫瘤僅停留於膽管最內層的細胞中,並沒有擴散開去。

IA

腫瘤直徑不多於5厘米,未有入侵附近血管或擴散到淋巴結。

IB

腫瘤直徑超過5厘米,但仍未有入侵附近血管,亦未擴散至淋巴結。

II

腫瘤已伸延至附近血管,或發現至少2個腫瘤,不論有否入侵血管,但未擴散到淋巴結。

IIIA

腫瘤已擴大並穿過腹膜,即腹部外層,但未擴散到淋巴結。

IIIB

腫瘤已直接生長至肝臟外的其他部位,但仍未入侵淋巴結;或已擴散至淋巴結,但未觸及更遠的組織。

IV

任何體積的腫瘤,不論是否觸及膽管外部位及淋巴結,已入侵更遠的組織,包括骨骼或肺部。

 

 

肝門型膽管癌

0

腫瘤僅停留於膽管最內層的細胞中,並沒有擴散開去。

I

腫瘤已生長至膽管壁的肌肉層或纖維組織層,但未入侵淋巴結。

II

腫瘤已穿越膽管壁並進入脂肪組織或肝組織,但未擴散至淋巴結。

IIIA

腫瘤正擴展至肝臟其中一邊主要血管的分支,但未觸及淋巴結或更遠組織。

IIIB

腫瘤已進入肝臟的主要血管或其兩旁的分支,或腫瘤已入侵其中一邊的膽管以及另外一邊的主要血管,惟仍未擴散至淋巴結或更遠組織。

IIIC

不論任何體積的腫瘤,不論有否生長至膽管外或附近血管,已擴散至1至3個附近的淋巴結,但未擴散至更遠組織。

IVA

不論任何體積的腫瘤,不論有否生長至膽管外或附近血管,已擴散至4個或以上的淋巴結,但未觸及更遠組織。

IVB

不論任何體積的腫瘤,不論有否生長至膽管外、附近血管或淋巴結,已擴散至骨骼、肺部或肝臟更遠的部分。

 

主要治療方法

膽管癌治療方法

一經診斷後,醫生便會為確診膽管癌的病人選擇最適切的治療方式,詳情如下:

  • 外科手術:這是理論上最根治性、最優先選取的治療方式,如患者的肝功能、腫瘤大小與位置等適合,醫行會把腫瘤及附近變壞的組織直接切除。不過,由於肝內膽管癌病徵隱蔽,患者通常到了較晚期才確診,切除腫瘤效用有限;對肝門型膽管癌而言,雖然黃疸病徵顯著,但由於肝門或總膽管附近有大量血管及神經,要在該處施手術變得異常艱鉅。
  • 化學治療:此方法常用於較晚期、腫瘤不能切除的膽管癌病人,以緩減病徵及盡可能縮小腫瘤,延長他們的生命。化學治療本身會引起副作用,但近年新一化的化學藥,包括Gemcitabine及Oxaliplatin,副作用較傳統化學藥已大幅減少。
  • 放射治療:如患者的腫瘤體積仍然細小,但未能靠外科手術切除,則可採用放射治療,以高能量射線穿透身體,或在體內腫瘤附近置入放射性物料,從而破壞或殲滅癌細胞。
  • 光動力療法:醫生會將光敏化學物質注入病人的靜脈,以化學反應殺死快速生長的癌細胞。然而,這種方式通常只具緩解作用,病人還需要其他治療方法配合。
  • 膽汁引流:這種方式可繞過外科手術,將膽汁重新引導到癌腫周邊,或在體內放置支架,以撐開被腫瘤阻塞的膽管,通常用來抒緩膽管癌病徵。
  • 肝臟移植:這適用於肝門型膽管癌,把捐贈者的肝臟轉移到膽管癌患者身上,但此方法並非完全杜絕膽管癌,癌症仍有機會復發。

健康生活

完成膽管癌手術後的個人護理

手術完成後,醫生或會要求繼續跟進情況,患者應參與醫生為你安排的所有診治,確保康復狀況良好,或盡早發現任何可能引發的併發症。如有需要,醫生甚至會為患者照X光或進行其他測試,了解癌腫復發的機率。

預防方法

膽管癌預防方法

鑑於前文提到,膽管癌腫瘤的實際成因未明,醫學界仍未找到有效預防膽管癌的具體方法。不過,針對上述風險因素,你應拒絕吸煙或從速戒煙,以及減少酗酒、維持正常體重等,盡量避免患上肝臟疾病,從而降低膽管癌的風險。

常見問題

膽管癌常見問題

膽管癌與肝癌有何分別?

膽管癌是肝癌的其中一種。先就位置而言,肝臟位於橫隔膜下方、胃的右方,而膽管則位處肝臟下方。肝癌泛指任何生長在肝臟的惡性腫瘤,其中一類為原發性肝癌,當中約一成的個案屬膽管癌。

如何及早發現患上膽管癌?

膽管癌初期幾乎沒有任何明顯病徵,但晚期又不適合透過外科手術直接切除腫瘤,因此定期(或按醫生建議)進行身體檢查十分關鍵,即使不幸發現有膽管癌細胞生長,也很大機會是較早期的腫瘤,相對容易施手術。

此外,部分早期患者或會出現右上腹痛、容易疲倦、體重驟降等異狀。一旦發現上述情況,應及早求醫,了解身體不適的成因。當然,個別輕症也會引發這些症狀,未必與膽管癌有關,因此最關鍵的仍是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並定期檢查身體。

哪些食品或藥物有效預防或治療膽管癌?

目前為止,除了化學治療使用的藥物可紓援膽管癌的症狀外,並無其他食品或藥物獲充分證實可起預防或治療作用。據Mayo Clinic的資料,2016年曾有學者研究近4,800名病人,發現阿士匹靈可能有效減低膽管癌加劇的風險,但長期服用阿士匹靈對預防癌症的效用及安全性,仍需進一步考究。

如初步發現膽管癌病徵,應如何處理?

大部分膽管癌個案的初期病徵不甚明顯,一般都是側腹痛、食慾不振、疲勞等都市人常見的不適;即使是症狀較顯著的肝門型膽管癌,皮膚痕癢、眼睛泛黃等病徵亦非膽管癌獨有。

因此,如你發現身體出現上述情況,毋須過分怯慌;若情況嚴重或持續不退,應從速求醫,了解背後原因及患上膽管癌的機會。

確診膽管癌後,生活有甚麼要注意?

得知患癌後感到擔心乃人之常情,惟毋須過分焦慮。你可以向醫生尋求專業意見,包括他們對病情的推斷,以及有關治療的建議,有助你作更妥善的安排。另外,你也可以向家人、朋友、社工等你信任的人傾訴,讓他們了解你的情況和感受,並提供適切的照顧,幫助你跨過難關。

聯絡我們

我們中心的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五09:0017.30和星期六09:0013:00。 如果您想預約或與我們的工作人員交談,請致電+852 3598 9090

如果您想在開放時間以外與我們聯繫,請給我們留言,我們將盡快與您聯繫。

×